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4382天
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2156个词条
前几天刷到一个吐槽视频,女孩诉说自己因为不小心弄坏了借来的拍摄设备,需要赔偿4000元,但手头并不宽裕,于是选择向父母求助。
父母二话没说就转了钱,没有一句指责,却因为这笔意外支出,不得不暂缓给她换新手机的计划。
可就是这样一个插曲,让女孩产生了不满,开始对着镜头抱怨父母“不爱自己”。
她说,自己承认父母是爱自己的,但这份爱并不那么完美,让她感到不舒服。
视频发出来后,很多人替父母叫屈;也有人指责女孩自私不懂事,劝她认清现实。
“父母帮你收拾了烂摊子,这已经是最大的体谅,换新手机是你的愿望,不是他们的义务。”
“成年人该学会为自己的失误负责,而不是把期待落空归罪于父母。”
怨恨和指责他人,可能是面对不如意时最简单的事情,动动嘴就能做到。
面对眼下的不顺,很多时候,我们总习惯把糟心的源头推给亲密的人,推给不够完美的原生家庭,推给一场错误的选择,推给一个错失的机遇……却把他人付出当理所当然,把真正需要改变和修复的问题遗留在角落,本末倒置。
她所谓的不满足、不如意,本就是自己造成的因果,却因为这一点小事,把父母的体谅和宽慰丢下,满心满眼都是情绪和需要没有被满足的怨气。
这种怨气来自于哪里,如何消散,我们无从得知。
但从根源上,女孩需要解决的问题,或许是解救自己。
只有把自己从依靠他人拯救、依靠他人满足的惯性思维中拽出来,才能真正停止抱怨,实现成长。
怨声载道或许能缓解一时的烦忧,却带不来任何改变,真正能帮我们走出泥潭的,从来都是“自我拯救”的智慧。
而只有那些明白这个道理的人,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越走越清醒。
01
懂自我救赎的人,从不困在怨怼他人的执念里
原生家庭或许会给人留下印记,但从不是困住人生的枷锁。
很多人总把过得不好归咎于父母的不完美,归咎于自己没有得到好的托举。
但与其把时间消耗在哀怨中,反复咀嚼过往的痛苦,不如跳出伤痛,主动托举自己。
不指责原生家庭的局限,不沉沦于没被满足的遗憾,才能打开视野,在新的人生路程中,争取自己想要的幸福。
曾看过一位心理医生的分享,一个来访女孩在重组家庭长大,母亲不稳定的情绪,父亲选择性地忽视,让缺爱的她不断向外索取。
以至于在成年后的每一场关系里,她都被贴上“欲望太多”“太黏人”的标签。
一遍遍重复经历情感的失败后,女孩痛定思痛,决定改变自己的情感。
她不再纠结过去,沉下心来做咨询,同时学习技能提升自己,尽一切努力挖掘自己的可能性,让自己变得更好。
她说:“旧版本换不来新自己,一切形式的涅槃重生,都应该源于自己对自己的救赎。”
是啊,成年后的我们,不能,也不该用过去的既定模式思考问题,也不能让过去的生活左右现在的人生。
过去习惯了依靠父母,但现在我们成年了,应该学会承担责任,而不是做那个只会撒娇抱怨的孩子;
过去反复在咀嚼着创伤,但现在我们长大了,应该把内心的小孩放出来,跟ta一起对抗世界,而不是反复活在童年的痛苦中。
你无法改变过去的经历,但可以选择如何回应它。
世界上不存在毫无遗憾的成长,也不可能有完美的亲密关系。
那些被执念和痛苦困住手脚的人,往往会沉溺于抱怨,因而不断消耗自己。
只有懂得自救,积极采取行动,才能和伤疤和解,走向属于自己的新的道路。
02
和身边人一起成长,关系才能正向发展
关系开始时,人们无不珍惜彼此的相遇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分歧和挑战的出现,我们却容易被冲昏头脑,在矛盾来临时,把对方当成潜在的“敌人”。
和父母吵架时,只能看见他们霸道和不理解;和伴侣分歧时,只想在孰是孰非上较真;和朋友闹矛盾时,轻易就划清界限……
当我们被非黑即白的对立冲昏头脑时,是否能反思一下:
是该把对方当成问题去解决?还是该和对方一起解决问题?
这时你会发现,只有在和而不同中寻求一种稳定的平衡,才能让关系升温,也让彼此都成为更好的人。
《父母爱情》里,江德福和安杰,一个是没多少文化的军人,一个是书香门第的小姐,生活习惯、思想观念天差地别。
江德福吃饭声音大,安杰刚开始嫌弃得不行;安杰追求生活情调,江德福却觉得她是矫情的大小姐。
但他们的相处模式,从不是用激烈的情绪相互指责,而是选择为彼此着想,慢慢试着磨合。
江德福注意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,安杰也学着适应丈夫直爽的风格。
随着时间的流逝,江德福在安杰的影响下变得更具细腻,安杰也在江德福的包容下变得更加豁达。
两个人一起走过几十年,把日子过成了别人眼里的“范本”。
好的关系就像两棵独立的树,根须在地下紧紧相连,枝叶在风中互相致意。
长久的陪伴,靠的不是一方依附另一方,也不是互相挑剔指责,而是彼此理解、共同成长。
把指责换成求解,把对立换成陪伴,关系才能在磨合中越来越近,彼此的羁绊才能越来越深远。
03
能看见自己的人,终将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模样
总是挑剔别人的人,大多也是讨厌自己的。
他们在进行对外攻击的同时,也在不断地指责自己,这也是心理学上所说的“内在批判者”。
似乎通过指责别人来避免被指责,证明自己没有错、比别人强,就能让自己心里舒坦,充满安全感。
殊不知,越是盯着别人的不好、纠结自己的不足,就越容易陷入怨恨和自我否定的怪圈,以至于产生极端的想法和行为。
其实,清醒的第一步,是先看见自己——接纳自己的不完美,肯定自己的价值,在自我认可中找到前行的力量,才能从怨气里走出来,收获想要的生活。
看过一个外国学者的访谈,有这样一段让人醍醐灌顶的话:
我们不能要求世界围着我们转,更没有办法改变每个人。
让自己好受的唯一方法,就是自我调适、自我接纳、自我和解,用自给自足的方式提供情绪价值,丰盈自己的内心世界。
与旧的自己割裂,这诚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。
但请记住:尝试看见自己,是改变的第一步;敢于接纳自己,是幸福的起始站。
一个人最大的幸运,恰恰是能清醒地认识自己,能接受自己的短板,也能肯定自己的优点。
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也明白自己能做什么,在肯定自己中努力,才能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。
日复一日的坚持,定会给你想要的答案。
04
写在最后
抱怨身处黑暗,不如提灯前行。
生活从不是一帆风顺的,我们或许会遇到不完美的原生家庭,会在关系里产生分歧,会在自我怀疑中迷茫,但所有的抱怨和指责,都带不来任何改变。
真正能让我们走出困境的,是“自我救赎”的勇气,是“陪人成长”的智慧,是“看见自己”的清醒。
相信只要我们愿意迈出第一步,慢慢走、稳稳走,终会在自我拯救的路上,遇见更好的自己,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与福报。
是怨声载道地消耗,还是主动出击去创造,一切,都由你决定。
作者:如青配资门户一家天下,温暖如初,青涩慢染。
力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