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0年,杭州,年仅6岁的林徽因坐在藤椅上,怀抱着2岁的妹妹林麟趾,和父亲林长民一起在家中的庭院里拍照留念。那时候的林徽因,脸上带着天真烂漫的笑容,庭院里绿树成荫,空气中弥漫着宁静的氛围,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股票股票配资,捕捉到了她童年的美好时光。
1920年,林徽因16岁时,她和父亲在英国伦敦的街头拍摄了一张合照。照片中的她,身着简洁优雅的西式服装,微笑着与父亲并肩而立。她的眼神透露出一股成熟的气质,仿佛已经远离了青春的稚嫩,站在了知识与理性的彼岸。这张照片后来的岁月里被贴在清华大学的资料室墙上,成为了她与父亲深厚感情的见证。
同年,在英国伦敦,林徽因在高跷上玩得不亦乐乎。照片中的她,扎着高高的马尾,俏皮可爱,调皮的神情展现了她青春时期的无拘无束。那时候,她的每一分活力都仿佛可以穿越时空,感染每一个看到照片的人。
展开剩余87%林徽因的毕业照拍摄于她学生时代,照片中她穿着庄重的学士服,面带微笑,目光温柔地望向镜头。虽然她的容貌并不属于那种一眼惊艳的类型,但她的气质与内涵却使她在一众人群中格外出众。她的优雅和才情,在那一刻展露无疑,仿佛与她内心的学识与理想共鸣。
在热恋中的林徽因和梁思成身上,洋溢着令人羡慕的爱情火花。梁思成在照片中似乎正在逗林徽因开心,而林徽因则笑得如花似玉。两人是天作之合,林徽因不仅才华出众,是民国第一才女,也是国徽和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。与她并肩的梁思成,则是著名的建筑学家,他们的结合可谓是才子佳人的典范,令旁人钦佩不已。
1930年,林徽因在北平家中的庭院里,身穿白色上衣与黑色裤子,脚踏长皮靴,双手插兜,神态悠闲而又时髦。即便是放到今天,她的穿着依旧被认为是时尚的象征,彰显出她对生活的热爱与自信。
1932年,林徽因怀抱着儿子梁从诫,在北平的家中拍摄了一张温馨的照片。照片中的林徽因眉宇间透出英气,抱着儿子的她显得格外柔美动人,温柔的母性光辉让她的每一分美丽都更加迷人。
1929年,林徽因的女儿刚刚满月,梁思成抓拍到了她抱着女儿的一刻。照片中充满了母爱的温暖,林徽因的笑容里包含着无尽的慈爱与幸福,这张照片成为了她与母亲角色的完美定格。
抗战期间,林徽因一家生活在李庄,时局动荡,儿子梁从诫曾问她:“如果日本人打到四川,你们怎么办?”林徽因答道:“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!”她的从容与镇定,至今仍令梁从诫铭记在心,成为他一生的精神支柱。
有一张林徽因与儿子梁从诫的合影,照片中的林徽因穿着简单的棉袍,戴着小圆帽,嘴角带着一丝轻微的委屈,仿佛有些心事。那个瞬间的表情被梁思成抓拍下来,展现了林徽因那不为人知的柔情和可爱一面。
另一张照片中,林徽因带着两个孩子去游泳。她穿着泳衣,微笑着面对镜头,深深的酒窝展现了她那亲和力十足的笑容。梁从诫坐在游泳圈里,指着远方,而梁再冰则用双臂紧紧环抱住游泳圈,看起来开心极了,仿佛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。梁思成依旧是那个负责拍摄美照的“幕后导演”。
1936年,林徽因站在雪地中,身穿厚重的衣物,微微一笑,显得如诗如画,美得令人不忍打破这份宁静与美好。雪中的她如同一幅静谧的画作,倾国倾城,令人陶醉。
1935年冬天,林徽因穿着贵族气质的貂皮大衣,内衬开叉长裙,整个人散发着优雅与端庄的气质。她身旁的梁从诫侧着身子,看向姐姐梁再冰,而梁再冰则抬起小脸,露出自信的微笑,俨然像她母亲一样,充满了未来的光彩。
上世纪30年代,林徽因的一张独照展现了她清丽的面容。尽管五官并不属于那种极致的美,但她那种气质与端庄的气场却无可匹敌。她的美,是一种温婉而不失妩媚的美,既含蓄又令人心动。
1939年,35岁的林徽因在美国留学生俱乐部的合影中,身穿白色旗袍,手拿小包,正与友人交谈。她的微笑依旧明媚,举止间充满了女性的温柔与智慧。
林徽因不仅因美貌和才华而闻名,她更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师,才情与坚韧兼备。她为新中国的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贡献了自己的才智,和丈夫梁思成一起考察了数千座古建筑,保护了无数濒危文物。她的病痛并未能阻止她的热情与使命感,林徽因将毕生的心血投入到了中国建筑事业的传承中。
她与冰心的合影,记录了她们曾经的深厚友情。冰心身穿围裙,正在切菜,而林徽因则亲切地坐在她旁边,两人脸上都带着灿烂的笑容。虽然她们之后的关系发生了变化,但这张照片依然是她们曾经亲密无间的见证。
1952年,林徽因与梁思成一同接待外国友人的合影显示出她身体的消瘦,健康状况明显不佳。梁思成身着西装,戴着眼镜,英俊潇洒。而林徽因的病痛并未能削弱她的风采,依旧散发着令人敬畏的气质。
这张照片拍摄于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时,镜头中的她,容貌清秀、气质出众,笑容温暖明亮,仿佛一缕阳光照进了冰冷的世界。
1953年,林徽因和梁思成坚持反对拆除古城墙。即便她因病卧床,得知消息后依然强忍病痛,从床上爬起,力争保护古建筑。最终,古城墙在拆除过程中未能幸免,然而林徽因也在病痛中悄然离世,享年49岁。她的去世,意味着中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建筑守护者。
林徽因,您是爱,是温暖,是希望,是人间的四月天。她不仅是一位美丽的才女,更是理智与理想的化身。她的智慧与善良,深深植根于中国建筑史的土壤中。她的每一项贡献,都让人肃然起敬,是女性力量的真实写照。
发布于:天津市力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